武汉多戈科技有限公司

10

2022

-

10

北溪输气管道泄露,或导致史上最严重温室气体排放事故


泄露事件

9月27日,“北溪”管道运营商Nord Stream AG公司发布消息表示,北溪-1号和北溪-2号海底天然气管道系统的3条管线同时发生前所未有的损坏,目前尚无法评估维修时间。此后关于此次事故的各类分析与报道,国际社会众说纷纭,并又检测到新的爆炸以及泄露。

 

“北溪-1”管道于2011年建成,东起俄罗斯西至德国。2021年建成的“北溪-2”管道暂未投入使用,但其内部封存有部分天然气。

 

北溪2号的一位发言人本周早些时候表示,该系统拥有3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该管道此前从未正式运行,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就已被德国方面搁置。

 

大图为位于德国卢布明市的“北溪-2”管道接收站,小图为英国《太阳报》刊发的“北溪”泄漏点示意图。

 

丹麦能源署署长Kristoffer Böttzauw在28日表示,北溪管道泄漏的甲烷数量相当于丹麦每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2%。数据显示丹麦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总计约为4500万吨。

 

据悉,乌克兰国家航天局特别控制中心对北溪管道泄漏点附近水下爆炸引发的地震数据深入分析发现,爆炸的威力相当于约700公斤的TNT当量。

 

另据报道,德国方面估计北溪管道泄漏导致约30万吨的甲烷进入大气层。就职于环保组织EDF的化学工程师巴克斯特认为丹麦官方的估计可能过高,根据他的计算,北溪管道的甲烷泄漏量大约为20万吨的规模,但仍是阿利索峡谷灾难逸散气体的两倍多。

 

丹麦军方27日公布“北溪”天然气管道海上管线在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泄漏的现场照片。

 

温室效应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教授巴尔科姆指出,管道压力的下降意味着可能已经逸出了大量气体,即使只是释放了一小部分,也会对环境和气候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曼彻斯特大学大气物理学教授艾伦表示,管道没有处在运营中,只是存在气体,但在气体逸出后不会继续泵入天然气。而逸出的甲烷会随着上升而被氧化为二氧化碳,但大部分气体由于猛烈冲出管道会以甲烷的形式到达海面。

 

甲烷相比于二氧化碳具有更强的温室作用,其吸收太阳热量和致使地球变暖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82.5倍。

 

天然气主要由甲烷(含量高达85%)组成,而甲烷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是气候变暖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二氧化碳。

 

 

甲烷排放危机

以20年的时间框架作为对比,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80多倍,而在100年的时间框架内,甲烷的温室效应大约是二氧化碳的30倍。科学家们此前已多次强调,在未来几年内大幅削减甲烷排放,将摆在遏制气候变化的一个关键位置。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化学工程师Paul Balcombe表示,若北溪管道泄露的甲烷全部排放到大气中,将导致约20万吨甲烷的排放。德国非营利组织Deutsche Umwelthilfe对这条管道的潜在排放量也做出了类似的估计。

 

而根据业内的转换公式,在100年的时间框架内,这一数量的甲烷将与约600万吨二氧化碳造成的全球变暖潜力大致相同。这几乎相当于古巴哈瓦那、芬兰赫尔辛基或美国俄亥俄州代顿等中型城市全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北溪1号方面,目前尚不清楚该管道系统泄漏的气体数量,该管道发言人拒绝透露几周前该系统被关闭维修时,管道内还剩下多少天然气。

 

可持续发展理念

 

从1992年“里约宣言”,到2021年的“昆明宣言”;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16年的“巴黎协定”,从近几十年来,人类社会为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不断采取着积极的应对措施。中国更是向世界郑重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然而这背后,却是让人类不得不正视的残酷现实:在过去一百年里,人类活动使物种灭绝速度增加到自然灭绝速度的至少百倍以上,生物多样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2011~2020年全球地表温度比工业革命时期上升了1.09℃,其中约1.07℃的增温是人类活动造成的;预计到本世纪中期,气候系统的变暖仍将持续……

 

多戈科技自诞生以来,秉承科技从善回馈社会的初心,致力于新材料在碳减排方面的研发与应用。我们认为,任何企业或商业团体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是依附于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

 

我们能做的

 

 

作为地球的企业公民,在气候应对方面以及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压力方面,多戈科技在产品创新与方案设计上,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碳足迹,减少VOCs排放、减少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使用等因素放在了优先考虑的位置。

 

在具体实施方面:

 

● 我们通过开发水性涂层,减少了大气中VOCs的使用与排放。

 

● 我们通过开发具有反射功能和隔热功能的涂料,降低了制冷或供暖过程中的电力消耗,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 我们通过为项目设定强耐候的产品方案,延长了目标项目的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节约了资源消耗,减轻生态环境压力。

 

● 我们通过筛选在环境应对方面合规的原材料供应商,来带动产业链对气候应对与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站删除。